香浪節,是流行于青藏高原東北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傳統節日。“香浪”,藏語意為“采薪”。相傳每年盛夏,僧人外出為有己采伐燒柴時,因路途遙遠,當天不能返回,于是在外露宿數日,勞動之余,游山玩水,與家人團聚。由此相沿成俗,不但寺院僧人過此節日,也成為群眾性的郊游活動了。
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節日,沿有具體的時日規定。每年到了農歷六月六,適逢是草原天藍云白、羊肥牛壯的最好時刻,藏族群眾便不約而同地帶上帳逢、炊具及青稞酒、酥油等食品,到風景優美的草灘上去消閑憩息。他們在綠草如茵、百花爭艷的草坪上,依山旁水扎起帳篷,制做和擺放醇香可口的野餐,或三、五戶一起,或以村寨為單位,在美酒、乳酪、奶茶的相伴下渡過十天半月的野外生活,享受著夏天的歡欣,然后再返回家中。
香浪節是一個浪漫而富于情趣的節日。農歷六月,正值藏區黃金季節,牧場肉香奶甜,人們舉家出游,到風景秀美的大草原,搭起帳篷,過上十天半月的輕松閑適的日子。這種投入大自然懷抱的富有吸引力的活動,連寺院的僧人也很羨慕,都想同俗家群眾一起玩樂幾天。天長日久,沿襲下來,并形成了今天的“香浪節”。 古老傳統的“香浪節”還有節日儀式,第一項儀式是到山頭進行“煨桑”,即點燃事先準備好的柏樹枝葉,并將藏族人民喜歡吃的食物,如酥油、炒面、曲拉等投入火中。在熊熊柏火的映照下,拂曉的野曠中飄散著一陣陣撲鼻的柏香、油香及食物的香味。男人們騎馬圍著火堆轉圈并鳴槍。 接著便進行插箭儀式,就是把高達十幾米的木箭插到山頭上的大木欄里。 在歡度節日期間,藏胞們還要開展一些富于生活情趣和民族特色的娛樂活動。如賽馬、賽牦牛、拔河、摔跤、賽跑、唱歌、跳舞等。如果你到藏區旅游趕上時節,你可以和熱情好客的牧民們盡情玩耍。
在夏河過香浪節,一定是去美麗的桑科草原。仁青道吉是我們在逛拉卜楞寺時認識的朋友,家就在夏河,所以去桑科草原過香浪節,由他當導游是再合適不過的啦!
從拉卜楞寺往南行,溯大夏河上行10余公里,一片開闊平坦的草原展現在你的眼前,那就是桑科草原了。桑科草原藏語稱“達久灘”,即跑馬灘,也就是說這里是勇武彪悍的騎手可以放縱駿馬千里馳騁的地方。四周群山環繞,其間大夏河水從南向北緩緩流過,宛如一條潔白的哈達飄落在草原上,這里水草豐茂,牛羊肥壯,是一處典型的高原草地,理想的天然牧場。夏季,整個草原碧綠如茵,好似一塊天然的綠色大地毯,鮮花盛開,繁花似錦,姹紫嫣紅,爭奇斗妍,牛羊遍野,藍天、白云、綠草渾然一體。幾十座白色的帳篷點綴在綠草地上、小溪旁、灌木邊。悠閑的人們喝著酥油茶,聊著天,一切都顯得那么愜意、祥和。大夏河緩緩的流淌著,展現著這幅美麗的彩色油畫。
“想踢足球嗎?我的朋友在那邊。”仁青道吉問,“足球?這里?不會是真的吧?”就在我們疑惑的時候,他的朋友們,已經帶著一臉高原陽光般燦爛的笑容前來熱情的邀請了。香浪節踢球,如此好的節目怎能錯過,于是由老張、老賀、學松、仁青外加兩個“外援”組成了我方陣容。賽事帷幕拉開,你爭我搶,好不激烈。這里海拔3500米左右,短暫的劇烈運動之后伴隨而來的是高原反應和體力不支。幾個來回,大家都在大口大口的喘氣了,而對方隊員卻絲毫沒事。如此一來,可是忙壞了守門員雪松,左撲右擋,連喘氣的機會都沒有。也正是因為有了他的出色表現,幾次的險象環生都被他化險為夷了,也使我們最終立于了不敗之地。當然其他隊員的表現也非常出色,經過短暫的適應后,狀態有了明顯的回升,頻頻的制造著射門機會,并把5比5的比分保持到了結束。大家在一片歡呼聲中躺倒在了草地上,高原的陽光照在他們幸福的臉上,朵朵白云飄在他們眼前的天上,一切都顯得那么自然、放松,一切都放逐在了腦后。
一陣歡呼,一陣“天降甘露”。只見一群藏族少女手端打滿水的臉盆歡笑著奔跑過來。 “嘩”一聲,一盆水伴隨著一陣銀鈴般的笑聲撲面而來。隨即是她們的四散奔逃,但不多時你的耳邊又會響起那銀鈴般的笑聲了……原來是遭遇藏族“潑水節”了。如今在桑科草原的香浪節上,已經衍生出了許多自己現代的節目了,大家相互認識不重要,開心就好。在這里你不用去躲潑來的水,因為那是“藥泉”的水。在這里共有3處地下涌泉,被當地人稱為藥泉。據說3處不同的泉水都可以治療胃病。泉眼被人們用獻上的哈達圈在中央,一條小溪從中流淌而出,大家用各種器皿盛起這圣潔的水,再加上自己的祝福,帶給遠方的親人、朋友。
媚麗的陽光,芳草萋萋,綠風徐徐,各種鮮美的花兒露出笑臉,隨風搖擺,像天真的小姑娘跳起活潑可愛的舞,河岸上的楊柳枝條像酒后微醉輕搖的佳人,在激情的喜悅中相互狎戲。在那遠處綠林叢中的白色帳篷里忽然飛出了高亢、優美的歌。
|